脑肿瘤周围水肿有哪些危害?发病机制是什么?
脑肿瘤周围水肿(peritumoral brain edema,PTBE)多见于胶质瘤、脑膜瘤和转移瘤,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问题,直接影响肿瘤的诊断、治疗及预后。脑瘤周围性水肿的危害和发病机制有哪些?
1.定义
PTBE是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所伴发的肿瘤周围神经组织内水含量增加。可以引起PTBE的肿瘤主要包括:转移瘤、胶质瘤及脑膜瘤等。大多数研究者认为,FFBE属于血管源性水肿,而细胞毒性因素在PTBE的发生中也起一定作用。
2.危害
临床资料显示,PTBE可以影响手术中肿瘤的显露,增加肿瘤切除难度,可导致或加重神经功能障碍,还可引起或加重颅内压增高。因此,PTBE与患者症状体征、手术难易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。伴发PTBE的脑肿瘤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明显增加。Yamada等的实验表明,PTBE区的脑组织局部血流量及葡萄糖的利用率均有所下降,进而出现细胞毒性脑水肿,加重临床症状,诱发癫痫,并出现神经功能缺失。PTBE程度不仅加重肿瘤的占位效应及神经障碍程度,而且可以反映胶质瘤的恶性程度。PTBE能使肿瘤周围组织疏松,减少局部结构的抵抗力,有利于与侵袭相关的细胞基质及黏附分子的运动,促进肿瘤的生长扩散。脑水肿渗出的蛋白可为肿瘤生长提供基质和空间,促进肿瘤细胞扩散,导致肿瘤的高度侵袭性。肿瘤细胞浸润常发生在瘤周水肿区内,可能是手术后复发的原因之一。
3.发生机制
FFBE的发生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,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,与肿瘤内或瘤周神经组织内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相关,由于血管内外的压力梯度,使血浆渗漏到脑间质中,导致细胞外水含量增加而产生脑水肿。PTBE主要位于脑白质,白质中主要是轴突,细胞成分少,细胞间连接较疏松,易于积聚水分,水分可沿神经纤维扩散。有研究证实,PTBE可以14—78 ml/d的速度聚集,但能通过水肿吸收机制在水肿形成与吸收间达到平衡。吸收机制包括水肿液通过室管膜进入脑室,或通过局部毛细血管吸收,渗漏的蛋白可以通过星形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吸收。血脑屏障在PTBE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。
脑膜瘤属颅内脑外肿瘤,肿瘤与脑白质之间有蛛网膜、蛛网膜下腔、软脑膜和脑皮质。蛛网膜和软脑膜对水分子具有良好的通透性,但对大分子物质,如血管性水肿液的蛋白质成分有阻挡作用;同时脑皮质由紧密交织的细胞组成,具有阻挡血管源性水肿扩散的功能,因此其PTBE的产生机制有一定的特殊性。有关理论主要如下:
(1)机械原因:肿瘤压迫临近脑组织,导致脑组织缺血,或肿瘤压迫大的引流静脉或静脉窦等,静脉回流不畅导致PTBE产生。
(2)水肿相关因子产生:如VEGF的释放。
(3)其他:血流动力学原因导致的血脑屏障的破坏,肿瘤引流静脉发育不全,肿瘤供血来源,如肿瘤的血液供应同时来自脑膜和脑内动脉,水肿指数(E1)更高,肿瘤侵入脑组织等,其中脑组织受到侵犯是脑膜瘤PTBE形成的关键,也是脑膜瘤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。